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> 2012年第35期 > 正文
编号:12336175
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12月15日 王惠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

    

    【摘要】 目的 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。方法 82例乳腺肿块经二维超声了解其形态、大小、边界、内部回声、微小钙化、后方衰减等,再结合血流情况将其分为良、恶性,与病理学诊断对照。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良、恶性符合率较高。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乳腺肿块的常用方法,超声对于乳腺肿瘤来说,具有快速方便的临床应用价值。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乳腺肿瘤;超声诊断

    

    

    女性乳房疾病中约50%为肿瘤,良性肿瘤中纤维腺瘤占多数,其次是乳管内乳头状瘤[1]。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占98%,肉瘤甚为少见(2%)。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,已上升至女性全身肿瘤的第一位,所以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对乳腺肿瘤非常重要。

    1 临床资料

    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做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,均为女性。年龄:36~61岁,平均46岁。除乳腺增生外,均有手术病理或细胞学穿刺结果。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OMNI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,探头频率75 mHz。检查方法:患者取仰卧位,采用直接扫查法,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纵切、横切、斜切扫查乳腺,同时探查双侧腋窝,观察淋巴结有无肿大。根据肿块的形态、大小、边界、内部回声、钙化、后方衰减、侧方声影及血流等超声表现,将肿块诊断为良、恶性。

    2 结果

    82例患者中,手术病理证实良性71例,恶性11例,本组病例有16例表现有侧方声影,21例纤维腺瘤。

    钙化:分良、恶性两种,恶性钙化为组织异常而产生的钙盐沉着,为营养不良性钙化,此钙化为多个微小钙化点呈簇状分布。

    文献中把微小钙化作为诊断乳癌的一个特殊指标。良性肿瘤亦可有钙化,但钙化较大,呈棒状或弧形钙化,它与乳腺导管扩张等分泌性疾病有关,但部分炎症性病灶内亦可出现点状钙化灶,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炎性病变的灶性组织坏死继发钙化有关,本组良性组内有4例出现钙化,恶性组3例。后方回声:后部回声衰减大多是乳腺癌的一个特征,11例恶性病变中,后部回声衰减的有5例。乳腺癌的后部回声可以衰减,也可以不改变,它主要与病理类型有关,而且与其内部的纤维组织含量也有关,所以,当肿块无声影时,不能否定恶性之诊断,应进一步检查。

    血流:分为丰富、散在和无血流三种,若周边及内部一个切面出现两条以上彩色血流信号为丰富,可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现象。只有一条短线状或点状血流为散在。良性组丰富者3例,散在4例,恶性组血流丰富者有2例,5例有散在血流,4例无血流信号。由于正常乳腺内血管较细,血流缓慢,分布稀少,无病变时,仅能记录到极微弱的多普勒信号。本组研究中恶性组血流丰富,其RI较高,为07以上。

    

    

    3 讨论

    乳腺肿瘤恶性组疾病声像图表现[2]:①形态不规则,呈蟹足状或锯齿状改变。②边界不清。③多呈低回声,内部回声不均匀,后方回声衰减。④肿块内见簇状钙化灶。⑤肿块纵横比>1。良性组中形态大多规则,单发纤维腺瘤多形态规则,呈椭圆形或球形,不规则者以腺病及炎性为多,本组有2例单发纤维腺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;恶性组中大多形态不规则,呈蟹足状是由于肿瘤多中心生长所致,即在同一个导管系统内先有多个原位癌病灶,再发展为浸润癌,扩展时相互联结成更大的肿块。然而有部分乳腺恶性病变声像图不典型,表现如下:①小结节型,直径10 cm以下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边界清楚,内部回声均匀。②导管扩张型,仅探及扩张的导管,透声差,可见沿管壁分布的点状强回声。③腺体结构紊乱型,CDFI示血流信号增多及异常血流信号。④微钙化型,仅见簇状分布的微钙化,没有明显的病灶;对乳腺可疑病变区进行多点穿刺明确诊断。癌瘤中心有液化坏死时,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。部分良性与恶性病变的鉴别确实比较困难,通常采用临床、影像检查及组织活检的“三联”方式。目前超声是诊断乳腺病变的首选方法,临床应以有效诊断为原则,以经济简便为前提,以准确无创为目标,合理应用,优化选择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(1070kb)